服务热线:

让平淡变神奇 让普通更有趣探秘青海产裸眼3D玻璃

产品详情

  在未通电的情况下,看不出任何端倪。但当这块神奇的玻璃被电能赋予灵魂后,就变得神奇起来。

  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西宁(国家级)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一家“神秘”的企业,探访这家低调的科技型企业和他们掌握多项核心科学技术的“青海产裸眼3D玻璃”及其衍生品。

  3D立体视觉在当下早已非新鲜物,但充满神秘感的透明3D玻璃,特别是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“青海产”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。

  带着好奇,记者走进青海荟源工贸公司产品展示厅,从裸眼3D版画,到可自由切换透明和磨砂两种质感的智能液晶调光玻璃,以及使用了裸眼3D技术的透明玻璃,一块块富有科技感的玻璃制品,让人惊叹。

  “其实玻璃并不特殊,特殊的是玻璃上使用的光学材料和有关技术。”公司负责人赵晓宏说。以他办公室内一块巨型玻璃为例,“这面‘墙’,现在看着是透光但不透明的磨砂状态,只要轻轻按一下开关,磨砂玻璃瞬间就变成透明玻璃了,可以看清楚隔壁的整个会议室。”赵晓宏演示的神奇一幕现在已大范围的应用在金融业、保险业、酒店业等领域,通电时透明,断电后透光但不透明,响应速度快,能在十分之一秒内实现瞬间隐形。

  “目前在国内能做这项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,很多人都想不到,遥远的青藏高原上就有其中一家。”赵晓宏介绍,公司之所以在行业处于领头羊,主要是3D显像技术的积累。同时拥有全国第一条无高压釜智能全自动生产,解决了国内光电玻璃夹胶使用高压釜等高压设备的弊端。此外,这家企业还在解决3D显像光栅材料的技术升级、开发2D转3D图片合成软件及相关3D成像配套硬件方面做了深度研发,可联合上下游制造商设计开发全套裸眼3D显像生产技术。

  正是因为做3D视觉较为专业,这家企业的开发团队还被故宫博物院邀请,和行业翘楚一起为数百件文物做3D建模,让故宫文物“活”起来。

  2019年,故宫精选近百件典藏器物,以三维数字模型的形式在高清屏幕上展示。观众可以伸手触摸、缩放,观看文物细节,在数字交互中体验到观展的乐趣,并获得知识和启迪。同时,还将文字、图片、视频介绍、藏品评估融为一体,使不同年龄、不一样的层次的观众都能获取到有趣、易懂、多形式、多元化的文化知识信息。

  如今,这项技术仍保留在公司的展示厅。“只要在屏幕上轻轻点击这把‘画珐琅开光提梁壶’,就能360度观看精湛的制作流程与工艺,查看每一处细节,还能为它‘点火’,等待水开沏茶。”赵晓宏一边介绍一边演示,在他手中,这件清乾隆时期的文物瞬间“活”了起来。

  继续点击数米长的演示屏,上百件文物一一跃然眼前。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动作背后,是赵晓宏和研发团队在故宫博物院的带领下,力求让文物说话,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。

  除此之外,他们还结合多媒体等前沿科技,达到完美展示和通俗解读的效果。在展示厅的一角,“迷你党建展馆”就是最好的演示物。“戴上这个VR眼镜(虚拟现实),就能进入‘展馆’,听一听党史,看一看不同阶段我们党的丰功伟绩,还可以跟大屏交互使用,足不出户,学到知识。”

  赵晓宏说,基于精湛的3D技术,慢慢的变多的可应用领域中,都有了青海产的身影。他说,这项通过大屏幕智能交互系统运用体感识别与手势识别技术,真正的完成利用人体的身体语言来控制计算机,只需凌空做手势即可与大屏幕互动,轻松方便地寻找想看的内容,是最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。

  从外贸行业辗转新兴技术,一群对视觉影像颇有研究的有志青年怀揣着他们的“3D梦”。眼下,他们已陆续完成3D显像技术的升级开发,利用智能玻璃生产线相关清洗、覆膜、真空设备、配套升级国内第一个3D大幅面及3D电子显示成像生产研发项目。

  截至目前,这家企业已有13项专利技术,32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,填补了我省3D成像技术的空白,线D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,引领西北及全国3D成像趋势。他们的产品远销欧美,在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都留下了青海产的良好口碑。

  不光着眼于“大”,他们还通过更有趣味性的视觉展示,让青海文创更有特色。“每年来青海旅游的游客都想带走极具青海特色的纪念品,做文创虽不是主业,但我们也想通过一幅幅印在旅游纪念品上的特色趣味画,让更多人了解青海人文,感受青海风情。”

  企业还努力与专业的开发团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智能调光玻璃、智能调光膜、多媒体操控显示系统等高品质、高性能,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,做到让客户放心,让客户满意。

  “未来的3D市场还有非常多可开发的领域,得益于我省良好的科研政策和营商环境,相信会有更多技术成为青海产的名片。”赵晓宏介绍,目前他们正在跟国内知名高校合作,通过产学研平台,完成2D屏幕自由转换3D的可行性方案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基于精准高效的生产基建,您家的电视只需要贴张膜,就能变成一台裸眼3D电视,享受高科技赋予的更有品质的生活。

  在西宁(国家级)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我省多地,像青海荟源工贸公司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正高歌猛进,用一项项专利和高精尖的青海产证明青海人的实力。回顾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发展历史,我省经济总量相继跨上2000亿元、3000亿元的台阶,总实力显著提升。在聚焦高水平发展的主题上,我省将强化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,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,在逐步扩大经济总量中着力提升发展质量,推动全省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