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里,他结识了很多朋友,这其中就包括宋庆龄。而后来斯诺的陕北之行,也是在宋庆龄的举荐下进行的。
1936年,人员联系到宋庆龄,希望她能推荐一位外国记者和医生,前往陕北地区进行考察。
在出发之前,斯诺给自己注射了5种疫苗,包括天花、鼠疫、霍乱、伤寒和斑疹伤寒。
他曾这样写道:我注射了天花、伤寒、霍乱、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。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。
此外,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,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蔓延开来,那里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。
从斯诺的准备工作来看,应该没少受西方媒体的渲染,对陕北的真实的情况并不知晓。
虽然陕北当地多有流行疾病,但都得到了有效控制。在斯诺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红军之前都能够理解,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。
红军作为西方媒体一直渲染的神秘力量,深刻吸引着斯诺,此次前来便想寻找革命的真相。
但是令斯诺没想到的是,这群红军大都是年轻有为和对中国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。
因为当时的陕北苏区,外围隐藏和游走的都是国民政府的耳目,中国的周围埋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,因此各项工作都尽可能地保密进行,长时间苏区都是与世隔绝的状态,少有新闻播报。
越是封闭的地方,就越想一探究竟不是吗?对于斯诺来说,自己就算面临着被多种流行病感染的风险,也要看看这里到底有着怎样的人和事。
本来作为一名外国记者,来到中国革命红域,以为肯定会有所阻碍,结果却得到了周恩来的特批:
这一下惊到了斯诺,以往人类对于事实真相的追求都有一定的界限,在苏区,人士毫无遮掩,甚至还帮助斯诺一起考察陕北苏区。
斯诺开始对有生了极大的兴趣,从未有任何一个政党,可以和人民群众如此亲密。
他发现在陕北地区,老百姓们对红军十分拥护,甚至在交谈时候,经常说“我们的毛主席”、“我们的军队”、“我们的革命”等等这种没有距离的词汇。
红军们虽然受到老百姓们的爱戴,亲如一家人,可是红军们从来不去老乡家里随意吃喝这样,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
在斯诺多次采访过的红军来看,他们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的,任何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遭遇和经历。
在斯诺采访毛主席的过程中,后者先是跟他介绍了自己身世,还有从军的经历,然后又讲述了从起步,发展到壮大,以及未来的目标,还有对人民群众的爱护等等。
说起毛主席,斯诺更是另眼相看,他描述的毛主席是一个平易近人,谈笑风生的领导人物。
有时候会笑得像个小孩,有时候在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,又会十分严肃和透彻地分析给斯诺听。
他看到的毛主席,在深夜两三点钟还在工作,他有写不完的稿子和批不完的文章。每次和毛主席聊天,都能从他坚定的眼神里看到未来中国革命的希望。
甚至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得更多,于是斯诺开始和红军战士们打成一片,听他们讲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,听他们说如何横渡大渡河,冲破国民军的重重封锁。
他们吃不饱穿不暖,可是却充满正能量,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,却把最好的温暖送给黎民百姓,百姓爱戴他们就好像自己的亲人那般,可是在西方国家,这些都是几乎不有几率存在的。
斯诺在陕北苏区足足待了四个月。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,斯诺与大批的领导结下了深厚友谊,尤其是被毛主席同志折服。
回到北京,斯诺开始把自己在陕北苏区的所见、所闻、所听,记录下来整理出一本书籍,那就是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。
这本书一开始作为全英语的版本,于1937年10月,在伦敦首次出版和发行,一时间这个来自中国红域故事的书籍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。
更是一度创下10万册的销量,后来又发行了20多种语言,在西方国家都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本书。
这本书在发行中文版本的同时,为了考虑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战况,特地更名为《西行漫记》。
很多中国人都看到了斯诺写的这本书,许多有志青年和海外的华侨和友人等,纷纷前往延安,想要感受下《红星照耀中国》这本书里所写的一切。
因为斯诺的这本书,客观地报道了关于中国革命真实的一面,描述了真实的一面。人都是有共情能力的,当真理存在,一定会引发更多人的向往和追求。
此后斯诺也多次到访过中国,用他的所见所闻,还有犀利的文笔,开始在世界各地报道和宣扬中国的种种革命事迹,还有毛主席的为人和政治眼光等等。
新中国成立那年,斯诺以美国作家的身份访华,与等人亲切会谈,而且他根据此次行程,写就了《大河彼岸》(又名《今日红色中国》)一书。
但是在中美关系破冰之前,因为斯诺与的密切关系,让他在美国很难安静地生活下去,所以在1959年,斯诺选择迁居瑞士。
步入六十年代后,斯诺也曾多次访华,并且在1968年,自掏腰包,拍摄了记录中国革命历程的《四分之一的人类》。
斯诺再次回到中国时,看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且他发现,现在的毛主席与当年在延安相见的毛主席相比,更自信更加有威严了。
但是再见到斯诺的时候,毛主席还是热情洋溢地与他握手,许久不见了,这对老朋友还是如以前那般友好。
在毛主席看来,斯诺与其他西方国家的人不同,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,敢于把自己眼中真正的中国、真正的的面貌,如实地告知全世界,他是中国人真正的朋友。
斯诺十分敬重毛主席,在自己的家里也经常把毛主席的照片,还有自己在中国的照片拿出来给家人朋友看。
斯诺的两个孩子都戴过红星帽照相,当年他在延安,也戴过同款帽子。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,斯诺十分珍惜与毛主席和中国的友谊。
多年来斯诺致力于中美之间的友好往来,为了两个之间增进友谊互相了解,没少做宣传工作,他也盼望着有一天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会晤。
这一天终于到来了,1971年秋天,各大媒体报纸争相报道,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到访中国的消息。
这是历史性的一刻,斯诺在家里得知了这一条消息,激动万分,他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,可以亲自去现场采访和见证这伟大的时刻。
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。斯诺毫无预兆地,突然摔倒在自己家的楼梯上,经过医生的多方面检查,斯诺被确诊为胰腺癌。
斯诺患癌的事情传到了北京,毛主席和周恩来都十分挂念,想把他接到北京来医治。
1972年,由毛主席派遣的医疗小组抵达日内瓦,在大使馆的帮助下,来到了斯诺的家,一幢看起来十分安静祥和的两层小楼。
当医护人员走进斯诺的客厅时,发现他们家的墙上还挂着毛主席戴着红星帽子的照片,这张照片还被放大了好几倍。
可见毛主席在斯诺的心里还是有很重要的位置,可眼前的斯诺的形象却让医护人员无比心疼。
斯诺早已没了往日的神采,只有一副枯瘦如柴的身躯,挺拔的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,此时的眼镜显得格外厚重。
医护人员表明了毛主席等人的心意,又重新给斯诺做了全身检查,可是令人遗憾的是,他的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了。
毛主席等人收到这一条消息,心情也无比沉重。这位来自西方的老朋友,对我党和革命都做过至关重要的报道和宣传,没有这位朋友,世界就不会了解真正的中国。
随着斯诺的病情不断恶化,1972年2月15日凌晨。这位来自西方的老朋友与世长辞了。
斯诺在去世前留下了一份遗嘱,他的妻子颤颤巍巍地打开信封,斯诺写道:“我爱中国,在我死后,请把我一半的骨灰埋葬在中国……”
1973年10月19日,妻子带着斯诺的一部分骨灰来到了中国,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举行了安葬仪式。
当天出席斯诺下葬仪式的还有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,有其他各行各业的文人志士,也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。
斯诺的墓地前立着一块汉白玉做的石碑,上面的碑文,由题写: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之墓。
中美关系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,这是斯诺生前唯一想看到的画面,可惜他没能见到。
斯诺的孩子们十分喜欢这顶帽子,如今他走了,一半的灵魂留在了中国,因此斯诺的妻子想把这顶帽子也归还中国。
1975年10月,斯诺的妻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,邓超颖接见了她,一同去斯诺的墓地扫墓。
斯诺妻子把这顶珍藏了40年多年的帽子交给了邓超颖,后来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。
这顶帽子当年毛主席和斯诺都戴过,代表着二人之间的缘分和友谊,后来被珍藏在博物馆里。
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见证这跨国度的友情,并且也向世人展示了,在过去的岁月里,艰苦卓绝的斗争,和军民一心的温暖情景。
斯诺之所以被毛主席称作中国人民的好朋友,是因为斯诺是个正直人,他对革命时期的中国红军和中国,不带有偏见和政治色彩,实事求是地挖掘革命真相,并且不为多方阻碍寻求机会报道事实真相。
他是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好记者。其实斯诺是个无党派无背景的独立人,在冒险专访延安苏区的同时,本着对各党各方都公平无私的立场。
身正不怕影子斜,在追求真理的路上,只有坚定自己的立场,用亲眼所见来说服自己,才能说服世界。
十分感谢斯诺同志在革命要紧时期,给予的客观真实地报道,使得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的文人志士纷纷到访延安,支持的革命工作。没有延安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,不会成就今天的中国!
联系人:袁经理
手机:13869365716 / 18253358315
搪瓷反应釜厂家bob官方平台登陆_bob线上平台,主要生产销售搪瓷反应釜、山东搪玻璃反应釜等产品,参数说明详细,,订购价格有优惠 网站地图